微電子技術用貴金屬漿料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物理性能檢測
-
粘度與流變特性
- 檢測意義:決定漿料的印刷適性(如絲網(wǎng)印刷、噴墨打印的均勻性)。
- 方法:旋轉(zhuǎn)粘度計、流變儀測試剪切速率與粘度的關系。
- 標準:ASTM D2196(流變性能測試)。
-
固含量與密度
- 固含量:通過烘箱干燥法測定漿料中固體成分的百分比,影響燒結后的膜厚和致密性。
- 密度:比重計或密度杯測量,關聯(lián)漿料的涂布均勻性和成本控制。
-
粒徑分布
- 檢測手段:激光粒度分析儀(如馬爾文 Mastersizer)。
- 要求:貴金屬粉末的D50(中位粒徑)通常需控制在0.5~5 μm,分布窄以提升印刷精度和導電性。
二、化學成分分析
-
主成分含量
- 檢測方法:X射線熒光光譜(XRF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(fā)射光譜(ICP-OES)。
- 重點:確保金、銀、鈀等貴金屬含量符合配比(如銀漿中Ag含量≥85%)。
-
雜質(zhì)元素控制
- 關鍵雜質(zhì):Na、K、Fe等金屬離子及硫、氯等非金屬元素,可能導致電遷移或腐蝕。
- 限值要求:通常雜質(zhì)總量需低于100 ppm(如JIS H 2118標準)。
-
有機載體成分
- 分析對象:樹脂、溶劑、分散劑等有機物的種類與比例。
- 影響:有機物熱分解殘留可能降低導電性,需通過熱重分析(TGA)評估揮發(fā)特性。
三、電學性能測試
-
方阻與導電性
- 測試方法:四探針法測量燒結后導電膜的方塊電阻(單位:mΩ/□)。
- 典型值:高性能銀漿的方阻可低至2~5 mΩ/□。
-
電阻溫度系數(shù)(TCR)
- 意義:評估導電膜在高溫下的穩(wěn)定性,對功率器件尤為重要。
- 標準:IEC 60115-8(固定電阻器測試)。
四、工藝性能檢測
-
燒結特性
- 參數(shù):峰值溫度(通常300~850℃)、保溫時間、燒結氣氛(N?/H?)。
- 評價指標:膜層致密度(SEM觀察)、與基材的附著力(劃格法測試)。
-
印刷適性
- 測試項目:絲網(wǎng)印刷的細線分辨率(≤50 μm)、膜厚均勻性(偏差<±5%)。
-
儲存穩(wěn)定性
- 加速試驗:40℃/75%RH條件下存放30天,檢測粘度變化率(需<10%)及沉降情況。
五、可靠性測試
-
環(huán)境耐受性
- 高溫高濕:85℃/85%RH條件下1000小時,電阻變化率≤5%。
- 溫度循環(huán):-55℃~125℃循環(huán)100次,無開裂或脫落。
-
機械強度
- 附著力測試:膠帶剝離法(ASTM D3359)或拉力試驗機定量測量(≥5 MPa)。
- 耐磨性:泰伯爾磨耗儀評估導電膜的耐久性。
-
抗遷移性
- 電化學遷移:IPC-TM-650 2.6.14.1標準,評估銀離子在潮濕環(huán)境下的遷移傾向。
六、微觀結構分析
-
SEM/EDS表征
- 目的:觀察燒結后金屬顆粒的形貌、孔隙率及元素分布。
- 典型要求:孔隙率<5%,顆粒間冶金結合良好。
-
X射線衍射(XRD)
- 應用:分析貴金屬結晶狀態(tài)及合金化程度(如Ag-Pd漿料中AgPd相的形成)。
結語
貴金屬漿料的檢測需覆蓋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,通過物理、化學、電學及可靠性多維度的綜合評價,確保其滿足微電子器件的高精度、高可靠性需求。隨著5G、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快速發(fā)展,檢測技術正向智能化(如AI輔助缺陷識別)和原位分析(實時監(jiān)控燒結過程)方向演進,以進一步推動行業(yè)技術進步。
分享
CMA認證
檢驗檢測機構資質(zhì)認定證書
證書編號:241520345370
有效期至:2030年4月15日
CNAS認可
實驗室認可證書
證書編號:CNAS L22006
有效期至:2030年12月1日
ISO認證
質(zhì)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
證書編號:ISO9001-2024001
有效期至:2027年12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