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品中文名稱:碘
化學品英文名稱:iodine
技術說明書編碼:1359CAS No.:7553-56-2
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.
碘7553-56-2
健康危害:人口服的致死劑量約2-3g。碘的蒸氣對粘膜有明顯刺激性,可引起結膜炎、支氣管炎等。有時可能發(fā)生過敏性皮炎或哮喘。皮膚接觸碘,發(fā)生強刺激作用,甚至灼傷。接觸后可引起咳嗽、胸悶、流淚、流涕、喉干、皮疹,還有食欲亢進、體重減輕、輕度腹瀉、四肢無力、記憶減退、多夢、震顫、精神萎糜等。
燃爆危險:本品不燃,具刺激性。
皮膚接觸: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(yī)。
眼睛接觸:立即提起眼瞼,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。就醫(yī)。
吸入:迅速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保持呼吸道通暢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進行人工呼吸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飲足量溫水,催吐。洗胃,導泄。就醫(yī)。
危險特性: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煙氣。
有害燃燒產物:自然分解產物未知。
滅火方法: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向滅火。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
應急處理: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用砂土、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。收集于干燥、潔凈、有蓋的容器中,轉移至安全場所。若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操作注意事項:密閉操作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,戴橡膠手套。避免產生粉塵。避免與氨、活性金屬粉末接觸。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注意事項: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應與氨、活性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儲區(qū)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前蘇聯(lián)MAC(mg/m3):1
監(jiān)測方法:淀粉比色法
工程控制:嚴加密閉,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。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粉塵濃度超標時,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。緊急事態(tài)搶救或撤離時,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。
眼睛防護: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身體防護: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手防護:戴橡膠手套。
其他防護:工作現(xiàn)場嚴禁吸煙。注意個人清潔衛(wèi)生。
外觀與性狀:紫黑色晶體, 帶有金屬光澤, 性脆, 易升華。
熔點(℃):113.5
相對密度(水=1):4.93(25℃,固體)
沸點(℃):184.4
相對蒸氣密度(空氣=1):9.0
分子式:I2
分子量:253.81
主要成分:純品
飽和蒸氣壓(kPa):0.04(25℃)
溶解性:溶于氫氟酸、乙醇、乙醚、二硫化碳、苯、氯仿、多數有機溶劑。
主要用途:用于制造藥物、染料、碘酒、試紙和碘化物等。
禁配物:鋁、氨、鎂鋅。
急性毒性:LD50:14000 mg/kg(大鼠經口)
法規(guī)信息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(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(fā)布),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(化勞發(fā)[1992] 677號),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(guī)定 ([1996]勞部發(fā)423號)等法規(guī),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、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(guī)定。
版權所有: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京ICP備15067471號-33免責聲明